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8-05-15浏览次数:579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土壤调查与制图(Soil Survey and Mapping)

课程代码:23401004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50/3.0(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0学时)

需预修课程:土壤学、土壤地理学

适用专业:适用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与管理等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土壤调查与制图》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课程,是在学习土壤学、土壤地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主要讲授土壤功能与土壤资源现状调查、土壤数据库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评价与应用、数字土壤制图、土壤分类、土壤剖面调查等。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各环节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字土壤制图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土壤剖面调查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的能力及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野外土壤调查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 课程介绍;

  2. 土壤调查、土壤制图的概念。

    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信息科学的前沿、掌握土壤调查的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制图的概念。

    第一章土壤类型调查与判读(讲课1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3. 土壤剖面调查,土系调查;

  4. 土壤多样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5. 国际主要土壤分类。

    教学要求:

  6. 理解土壤剖面判读大赛的考核内容;

  7. 掌握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纲名称;

  8. 掌握国际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的土壤分类的思想和依据。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判读、土壤多样性;

    难点:诊断层、诊断特性。

    第二章土壤空间变异(讲课8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9. 土壤数据库;

  10. 土壤时空异质性。

    教学要求:

    理解土壤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以及土壤空间变异的表示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半变异函数。

    第三章土壤变化与监测(讲课1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 土壤时间变化;

  2. 土壤近感;

  3. 数字土壤制图。

    教学要求:

  4. 理解不同土壤性质的变化速率;

  5. 掌握快速监测土壤性质的新方法;

  6. 掌握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变化的概念与监测方法;

    难点:数字土壤制图的技术方法。

    第四章土壤功能评价(讲课1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 土地利用调查,土壤侵蚀调查;

  2. 土壤盐渍化调查;

  3. 耕地地力评价;

  4. 耕地重金属调查。

    教学要求:

  5. 掌握土壤资源现状调查的遥感和野外实测方法;

  6. 理解土壤质量定量评价的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力划分标准、遥感侵蚀方法;

    难点:层次分析法,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占总成绩50%,提问等平时成绩占20%,课堂测验占3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土壤调查与制图》第三版,潘剑君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43883

    参考书目:

  1. 《土壤地理学与土壤调查技术》,章明奎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04637

  2. 《土壤资源概论》,赵其国、史学正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30199119

  3. 《土壤学大辞典》,周健民、沈仁芳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87899